職業素養是個體從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的職業素質。也就是在從業過程當中,表現出來的態度行為和能力,與職業息息相關。一個人道德職業素養是在工作當中表現出來的,可是它的積累和形成是在這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尤其在大學讀書期間,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聽過智商、情商,職場上面還有一個新鮮的詞——職商CQ(career quotient)。受到職場新人和大學生的廣大推崇,甚至有這樣一句話:“職場成敗看職商”。那么我們如何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職商呢?一個人的職業素養是由兩部分構成的:
01 顯性素養——專業知識與技能
大家可以看到這部分是露出海平面的一小部分,是冰山的一角,但也是尤為重要的。
顯性素養“專業性”提升
1)從經濟和效率角度來看,要重視專業學習。
學以致用=抓住優勢
用人單位永遠都是站在現實的角度上,來考慮最需要的人才是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這是用人單位的一種考量。
我們在考慮到這種考量的時候,是提醒自己做好準備,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學好自己的技術,要把自己所學的東西運用到實際中。
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那必須要有一技之長,我們才能在社會中立足,立于不敗之地。
2)通過輔修或技能資質證書拓寬職業技能
所謂技多不壓身,有時候可能我們所學的一門專業或一門技術并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這時候不妨多學一些技術,掌握多一點技能,也可以讓我們多一些選擇的余地。但我們也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考量。很多用人單位會要求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優先,但大學生群體還沒有工作哪來的經驗呢?但是我們還有實習經驗、社會實踐經驗等。如果你并沒有的話,也要實話實說,不要作虛假信息,那些混跡社會的老油條三言兩語就可以讓你原形畢露了。而且還關乎你的誠信、你的職業素養的問題,一定要慎重。
02 隱性素養——職業意識與道德
而海平面以下的都是隱性素養,它是內隱的,可能為你所忽略,但它卻是顯性素養的根基。
隱形素養的提升
1)職業道德——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道德行為準則
職場獲得成功的基本品德要素最看重的前5個指標:專業知識與技藝、敬業精神、學習意愿強、可塑性高、溝通協調能力、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
認為最欠缺的前5個指標:敬業精神、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溝通協調能力。
職業道德是一種在求職過程以及工作過程中被放大的個人習慣,需要平時修煉。
我們要做到:講誠信,肯負責,易合作。我們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做一個誠信、富有責任心、懂得與他人合作的人,養成自己的良好習慣,投射到工作當中,會給自己無形之中加分。因為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更會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更會對他的工作認真負責,也會有更多的機會。
2)職業意識——關于職業的定位與規劃
職業意識就是關于未來職業的定位與規劃的想法
1)職業定位與興趣
職業興趣:一個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傾向性,是引起和維持注意的一個重要的內部因素。
一旦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領域,往往會出現奮不顧身的投入。
在生活當中,我們看到一個人在工作的時候忙的昏天黑地、廢寢忘食,他可能并不覺得辛苦,因為是他所鐘愛的,也就是所謂的樂此不疲。
我們可以看到興趣對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是有影響的。就算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也會無怨無悔,會對克服困難充滿更大的信心,你的職業的穩定也會顯得更強也會走的更遠。
2)職業定位與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主體按照客觀事物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原則和標準。
這里是12種體現不同價值觀的一種工作環境:你是在職場當中把掙錢最多放在第一位嗎?還是把工作環境好、同事友善放在第一位?還是更有發展空間放在第一位?什么對于你來說最重要?你自己清楚嗎?在你心目當中有一個答案嗎?
你要讓自己有一個比較確定的價值排序,搞清自己的價值觀,并且能夠作出價值當中的取舍,對我們選擇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3)職業定位與能力
能力指順利完成某一活動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能力具有天賦性,也有后天因素影響
從統計學的角度說,十全十美或一無是處的人都很少,我們在擇業的時候要選擇揚優,要看自己的長處。有句話叫“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經常反思找自己的短板,但是要自知其短,更要自知其長,才能讓我們對人生對工作充滿信心。
4)職業規劃與社會需求
在明確自己想干、能干的專業領域和事業方向的同時,還應兼顧考慮社會的需求和未來發展前景等外在因素,這是選擇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證。
我們在考慮自己的擇業的時候,要考慮到社會環境,國際政策的變化,人才的需求,甚至包括我們的家庭、人脈能給我們提供哪些資源。
擇己所愛,擇己所長,擇世所需。
職業意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我們未必現在就能做出正確決定,但一定要能在不斷的探索領悟中學會該怎樣做決定。